机器人是人吗?——沈阳自动化所举办机器人伦理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9-05-21

邱仁宗作报告

雷瑞鹏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520日,沈阳自动化所科研道德委员会、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了机器人伦理专题报告会,这也是所科研道德委员会举办的“学风建设和科研道德系列讲座”的第三讲。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国际哲学院院士邱仁宗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瑞鹏教授作报告。报告会由沈阳自动化所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纪委书记梁波主持,科研道德委员会主任封锡盛院士以及全体委员、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促会小组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邱仁宗以《生命伦理学:改变世界的哲学》为题作了报告。他表示,伦理学是改变决策的哲学因素,而哲学通过改变决策而改变世界。他以生动翔实的案例阐述了伦理学的定义,讲解了生命伦理学的使命,分析了导致科学家良心危机的三大事件,提出决策时须解决价值权衡与利益冲突问题,并就近期轰动世界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分析了其存在的伦理问题。 

  雷瑞鹏以《制订机器人伦理标准的问题》为题作报告。她首先阐述了机器人的定义,分析了“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区别,表示机器人伦理标准的制定是针对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人的人。她提出,设计制造机器人的伦理原则是造福人民、尊重人、责任、透明性、公众参与和制度化。 

  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机器人伦理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普遍感到,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机器人不是人、仍是机器,但逐步须当“人”看待。封锡盛在座谈中表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使机器人拥有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决策能力,机器人越来越向人的智能水平靠近,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更加重视机器人伦理问题,机器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特别要注意与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开展负责任的研究。 

  沈阳自动化所作为国内机器人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种类最全以及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以国家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总体组为依托,积极组织机器人伦理标准问题的研讨,受到业内的关注。近年来,研究所在开展医疗、服务等机器人研究的过程中,也曾多次接受相关的伦理审查,因此讨论中有同志建议设立研究所层面的伦理审查机制,积极开展机器人伦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结合。本次报告会提高了科研人员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引发了科研人员对机器人伦理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伦理方面的指导和借鉴。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道德委员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