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外网 / 所内网
   首页 通知公告 所庆安排 所庆动态 作品展示 视频留影 图像记忆 所庆寄语 联系我们   
 
黄莎白:我做导师
发布时间:2018-09-10 来源: 【字号:  

  1986年,我被聘为“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硕士生导师;1997年,又受聘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过11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生,其中3个硕士生和1个博士生获院长奖学金、1个博士生获刘永龄冠名奖,我为学生们感到自豪。

  有些导师认为带学生是负担,想不出什么题目让学生做、不敢让学生承担任务。我觉得学生绝不是负担,看你怎么用,用好了可以提高课题质量和水平。当然,也要看导师有没有学术意识,有没有在学术上有所创新的想法,能不能从实际任务中抽象出有深度的学术问题。

  带硕士生:

  要在任务中带学生

  首先,要敢于在任务中带学生,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目标、具体做法。记得在做某项目时,我把学生都分到任务中,有管试验方案辅助设计的、有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还有管试验系统测试设备入网及数据采集的。一个学生开始感到无从下手,这个环节是项目的灵魂,做不好就出不了彩儿,我也必须花大力气引导他。我先带他去调研,明确亟待解决的功能目标;然后了解过去被试品数据情况;最后了解真实的被试品测试数据。

  前后开了四、五次会,个别调查十多人,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很多遍,明确了决策目标、评估内容以及数据处理需求。我为他规划了论文的框架,具体工作都是他做。他的研究为海上试验做了在线评估、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决策支持,硕士论文获得了院长奖学金。

  其次,作导师一定要有学术意识,要能从任务中深度“挖掘”,提高任务的起点,赋予学生论文以学术内容。我带学生去工厂与厂里的同志讨论控制对象特性、新老控制规律和闭环响应曲线,指定他的论文做整个闭环系统的辨识和仿真等。这个学生的工作全部用在项目上,其中两项技术成为我所超越国内其他单位的领先点。他的硕士论文获得了院长奖学金。

  再有就是有了学术深度,要帮助学生考虑具体实现。一个学生做硕士论文时,刚签了沈阳消防系统合同,他做的灭火最短路径是合同的一部分,也是在竞标中的一个筹码。

  学生按照我的想法做,又结合消防救火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因素,最后沈阳市消防系统中实现的是时间最短路径,因为用最短路径去救火并不是时间最短的,而对救火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产。这部分工作,后来又移植用在120急救指挥系统中。学生的论文也获得了院长奖学金。

  带博士生:

  要站在学科前沿,在学术上指导

  在争取某项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看了不少书和文章,发现一种称为小波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正在学术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数学家眼中,它被认为是调和分析(即现代傅立叶分析)这一重要学科半个世纪以来的工作结晶。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信号分析、图象分析、量子物理和非线性控制等部门,被视为近年来在工具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我决定把这种方法引进到所里来。经过半年断断续续备课,给学生讲了两年,颇受学生欢迎,很多论文也已经使用了这一数学武器。统计学习理论被认为是当时针对小样本统计估计和预测学习的最佳理论。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我在全所作了学术报告,希望模式识别领域的年轻人和学生能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在工作中应用。在当时研究室的任务中,都需要目标自动匹配技术,是模式识别在ATR(自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但它没有大量的训练样本可供训练。如何应用支持向量机这一最新方法呢?经过一段时间琢磨,我用模板的旋转、大小变化作为目标的一组训练样本,用不同的背景图象作为非目标的一组训练样本。这样把图像匹配问题转化为两类图像分类问题,就可以进行目标匹配了,还部分解决了目标的旋转、伸缩问题。用这个思路启发学生,证明比通过直接用统计特征去匹配目标,能提高几个百分点的匹配准确率。

  因此,我的体会是带博士生自己一定要不断学习,因为学科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不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就无法指导学生对学科发展做出贡献。指导硕士生期间,编写并讲授了图像处理与电视跟踪系统中的实时图像处理技术;指导博士生期间,学习并讲授了小波分析、支持向量机、仿射变换、特征不变量和仿射不变特征等课程。东北大学徐心和教授听说我开的这些课,也让学生来听。

  做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带好学生。

  创新要思想活跃

  每次接到项目,我不甘心“平庸”地完成任务,总想站在学术的制高点,给任务以及学生们找点出彩的东西。做学问的人学术思想一定要活跃,只会照着别人思路走的人,难有创新。学生切忌看一、两篇文章,照样做点实验,写篇文章毕业了事。这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似乎更容易做到。

  缺乏活跃的思想,肯定不会有创新,而学术思想的活跃,要靠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科的新进展都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掌握了过去的、再去研究新的,就不会觉得很吃力。比如我过去有线性代数、Z变换等基础,去学习小波分析就不太费劲儿了。

  做学问先学做人

  我一直教导学生,在学做学问之前,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一定要正直坦诚、堂堂正正。作为导师,首先要做好自己,你的为人处事,学生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经我主持的项目,有许多还在发挥着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当时做项目的过程,却往往是非常艰苦的过程。我们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那点钱而做项目,你必须时时考虑怎么做,才对用户真正有用。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你还得考虑如何提高水平,使你的任务完成得出彩、项目有亮点。

  如果对自己没有做人的基本要求,就很难做到真正为用户考虑。这也是我时常引导和提醒学生们的一点。

  团结协作是根本

  蒋新松曾说过,我们要靠集体作战,要靠团结协作。经过多年积累,我们所出色地完成了许多国家任务,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日渐提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从事的是技术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搞技术应用的,一定要各取所长,组内、所内、所外都要团结协作。

  因此,我也时常提醒和指导我的学生,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协作意识,助人就是助己。

  乐观才能输出能量

  有的人乐观豁达,永远充满了克服困难的力量;有的人则忧郁伤感,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或退避三舍,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前一种人。比如有个年轻人,能力其实很强,讨论工作时他却总是:“黄老师,这事很难的”,但我总是给他下硬指标,把这个“很难的工作”交给他,他也都完成得很好、甚至超出预期,这是性格决定的,不是能力问题。我有个学生,能力未见得比前者强,但是他遇困难总能反过来安慰我:“黄老师,没关系,总有办法解决的”,这就是乐观的人。

  我自认为是个很乐观的人,主持过不少大项目,遇到困难总是去安慰、鼓励别人。试想,如果你在情绪低落、似有过不去坎的时候,你会希望什么人在你身边?当然是希望乐观的人、给予你鼓励的人。

  对这个问题,我一直不知其所以然,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受到启发。说由于性格使然,有的人会输出能量,有的人则吸收能量,你常与输出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快活、有力量;你常与吸收能量的人在一起,你的能量会被慢慢消耗,变得忧虑、伤感。不管这是否有科学根据,反正我相信,我希望青年学生都做快活乐观、输出能量的人。

  导师应善待学生

  要有爱心,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朋友,为他们争取应得的利益,关心他们的生活。要正确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让他们的智商、情商全面发展。

  我以前只喜欢学习好、能钻研的学生,但从他们毕业后的发展看,最能干、最有出息的,却常常是当时我不太喜欢、学习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后来我体会到,人要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做学问的能力,二是对社会的适应力、对集体的亲合力以及组织能力。

  人要发展,以上这两种能力都是必须的,某种情况下,后者更重要。我经常与学生们谈起这个话题,尤其希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能努力改变自己,做到全面发展。

作者:

  黄莎白,女,1939年8月出生。1965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1963年,我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专业毕业;1965年11月,研究所调整时从北京来到沈阳自动化所的前身——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与大型指挥自动化系统方面的研究。 

  

关闭页面
201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