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学习十九大精神 工作部署 动态播报 学习研讨 意见建议征集
  您的位置:首页>两学一做>做合格党员
【科研榜样】水下机器人团队:乘风破浪创记录,谱水下机器人科研事业创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01-30 【字号:  

  二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科研团队乘风破浪,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事业一个又一个记录,谱写了水下机器人事业的创新篇章。

    团队齐心创辉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率先确立了水下机器人研究方向,开启了水下机器人科研团队的奋斗征程。有记者深入研究所采访感慨道,水下机器人团队的气质是特别的——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有一种开创、献身精神。水下人的“特别气质”源于沈阳自动化所的文化熏陶,“献身、求实、协作、创新”是沈阳自动化所人的文化传承。

  现在,沈阳自动化所设有水下机器人研究室、海洋机器人卓越创新中心、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3个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研究室,拥有“潜龙”、“海翼”、“海斗”、载人潜水器等多个“勇于献身、敢打硬仗”的研究团队。

  “潜龙二号”团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坚韧顽强,在冬天江南的湿寒天气里,在酷暑闷热蚊虫纠缠下,度过了历时数月的湖试。通宵达旦的日子里,夜深困意袭来,就用一捧冷水洗脸清醒。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即便家母病重也仍然坚守试验现场;原定婚礼泡了汤,婚期延迟,也无怨无悔;正值新婚,为了试验宁愿放弃婚假。湖试后的海试任务依然严峻,海况复杂,他们饱受晕船之苦;春节阖家团圆之时,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任务繁重,他们身兼数职,时常在曙光到来前就已开始一天的作业,中午才能吃上第一顿饭。当“潜龙二号”团队以98.01的高分通过南海第二阶段验收时,每个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水下机器人团队以“大集团作战”方式,齐心协力,重点突破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封锁,按照谱系化发展原则,研制了系列化新型水下技术装备,率先构建了水下机器人装备体系,引领深海资源勘探、海洋观测等技术发展,取得了许多有标志性的重要科研成果。如2017年3月,“海翼7000”水下滑翔机最深下潜6329米,创造了此前由美国科学家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录;2017年11月,“潜龙三号”4500米级自主潜水器完成湖上试验,在最大速度、推进效率、全系统声噪声、最大续航能力上均有较大突破。

    赤子之心献科研 

  “水下人”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有人道出心里话:“工作像赛跑,起步晚了,能不加油追吗?”他们坚信,今天吃的苦未来都会成为国家的财富。

  刘开周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蛟龙”号是载人潜水器,试航员需长时间处于狭窄空间内,深入大海中,周围一片漆黑,如若出现漏水、缺氧等状况,后果则不堪设想。刘开周不顾首型载人潜水器试验存在的巨大危险,主动报名参加载人潜水器试航。海试开始时,刘开周正值新婚。他从来不和亲人说下潜的过程和各种危险。潜水器下潜到3000米时,媒体开始报道,妻子才知道。他总是自信地说:“我们的系统很安全。”从1000米、3000米到5000米,再到7000米级,刘开周一次次亲历着载人深潜“中国深度”的创造。

  载人深潜的故事还在继续,2016年,水下机器人团队承担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控制系统的研制及海试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团队时常昼夜奋战,多少个晚上,团队六个人围坐在调试间啃面包,加班调试。团队几乎全员奋战在外场,甚至有人亲人作手术也未能赶回家里照看,孩子刚出生十几天就继续踏上南海海试的征程。团队前期的努力带来海试的顺利,10月3日,恰逢中秋,海试顺利结束,“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大深度载深潜技术和装备制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献身科研的赤子之心体现在一次又一次的迎接挑战上。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团队参与了“212”工程项目,海试中,团队斗酷暑、战严寒,连续奋战180余天,终于取得了海上试验的圆满成功。大家拧成一股绳,晚上制定试验计划、分析试验数据、准备试验物品,白天冲在试验第一线带领团队码头布放、试验监控、拖带回收,持续不断地承受着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压力和长期与家人分离的苦楚。2016年8月,付出终有回报,团队顺利完成任务通过验收。2017年1月,“海洋机器人创新研究团队”获评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突出贡献团队称号。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主任、“212”工程项目总师林扬道出了沈阳自动化所水下团队的秘诀:以“团结合作、攻坚克难”为座右铭,立志为祖国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梦推波助澜!

    党员先锋冲在前 

  湖试、海试是水下人的家常便饭。他们见惯了大海的无常,晕船呕吐是基础考验,也有着面对数米高巨浪回收布放设备的经历;一次长航程的试验,上船时一头短发,试验结束后已长发飘飘;有时要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有时又要迎着午夜冰冷狂躁的海风;有人一年数月在海上飘着,回到家站在年幼的女儿面前,女儿却懵懂的只将墙上的相片认作爸爸……这些都是对科研人员意志与信念的考验。水下人有一种对抗压力、完成挑战的“终极法宝”——党员先锋冲在前,团结队伍完成一个又一个考验。

  党员是水下机器人团队的脊梁。2016年,自主研制的“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参加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航次。团队不负众望的圆满完成了预期3000米的尝试性下潜,但征服万米深渊、为科学不懈探索的精神让他们不甘就此止步。然而我国从未开展过无人装备深渊科考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勇往直前,不做逃兵”,团队负责人、优秀党员唐元贵表态并勇于揽责,带领团队经过几个昼夜的分析研讨,做出了战术性调整,升级装备状态,继续挑战深渊。唐元贵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每天脑海中全都是上次作业的画面和下次要做的下潜场景预演。“老”党员金文明也以身作则,装备回收时需要母船下放小艇以配合作业,无论海况多恶劣,他总是不惧危险,冲在前面。

  2016年7月28日,经过团队22小时连续无间断作业的奋战,“海斗”号以10767米的成绩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和科考应用记录,我国征服万米深渊的梦想终成现实。唐元贵和金文明也获得了航次“深渊科考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党支部工作做到家 

  党建工作的扎实、深入成为水下机器人团队的战斗堡垒。支部是水下机器人团队的坚强后盾。春节前夕,支部组织人员到仍然坚守在海试一线同志的家中走访、慰问,让家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更加理解科研人员奋斗的意义。

  支部活动的开展也深入到了“水面”上。2016年,在“潜龙一号”和“潜龙二号”搭乘“向阳红10”船执行科考任务中,大洋40航次第一、二航段临时党委副书记赵宏宇组织党员同志开展民主生活会,即便是在远离祖国万里的大洋深处,也要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2月12日,“向阳红10”船在进行电视抓斗作业过程中突遇险情,研究所参试党员挺身而出,积极参与险情抢修工作,与调查队员们连夜奋战20小时,成功修复问题。

  2017年7月1日,在建党96周年之际,重型UUV巡航系统试验队现场临时党小组在千岛湖上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学习活动。在试验母船上,党支部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在试验现场,党支部书记郑荣以“党建健心,科研立身”为主题作专题党课报告。鲜红旗帜下,党员大受鼓舞,荣誉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2017年10月,水下机器人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潜龙一号”“潜龙二号”“海翼7000”“北极ARV”,参与研制的“蛟龙号”控制系统等多项成果参展“率先行动 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为过去的五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团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传承着“献身、求实、协作、创新”的沈阳自动化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辍前行。

关闭页面
201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114号 邮编:1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