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学习十九大精神 工作部署 动态播报 学习研讨 意见建议征集
  您的位置:首页>两学一做>做合格党员
【全国榜样】廖俊波:他把自己永远融入这片青山绿水中
发布时间:2017-06-05 【字号:  

    廖俊波同志生平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正处级),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间定格在3月18日深夜。这一夜,大雨如注、山河呜咽、草木含悲——有着跑不完的工地、忙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干劲的廖俊波同志,永远地歇息在加班的路途上。

  青山为证,这些年来,荣华山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政和山乡的巨变、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廖俊波的速度与激情,以刻骨铭心的方式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青山为证,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走路都带着风的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永远留下了。不忘初心,廖俊波以自己的一生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用事业和执着铸就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廖俊波有一句口头禅始终不变——“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在政和县,廖俊波创造了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区,他创造了南平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的“新区速度”。

  他笑谈自己“什么都快”——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我总感觉到,俊波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政和县委书记、曾任政和县长的黄爱华说:“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来好像是1958年的。”

  “快”,折射出的是廖俊波频繁出现在工作现场的身影。

  2007年至2011年,他担任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常年奔波在争取政策、协调工作、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的路上。四年下来,他的公务用车行驶了36万公里。

  时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副主任刘晖明说,那四年是充满激情的创业时光。廖俊波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时借用村部的办公室,有时在车里、饭桌上、宿舍里、工地上,有事马上就办,从不推辞。

  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次从南平市区开完会回到政和,下了高速之后就直奔经济开发区,哪怕是夜晚,也要借着车灯查看建设进展。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在一个月前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廖俊波的开场白。

  廖俊波对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十分关心,每天去工地两趟,上午一趟,晚上11点一趟,就为了确保项目开工69天后投产。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因为没来得及买飞机票,只能坐高铁回来。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他一到武夷新区,并不休息,马上到各个工地上看一遍。工地看完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吃完晚饭,他先是听取了一些建设单位的汇报,然后从晚上7点半开会,直到次日凌晨1点。

  在武夷新区管委会的民主生活会上,同事们对他提意见:“别总是在周末加班。”他却说:“这不是批评,是变相表扬。”

  “忙”,是廖俊波从政以来的常态,以至于跟家人交流的时间都不能保障。

  妻子林莉知道他晚上要工作,虽长期两地分居,却养成了晚上11点半前不“吵”他的习惯。等到晚上11点半,林莉就给他发条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会给林莉打个电话;如果没忙完,就回一个字——忙。

  女儿廖质琪在上海做毕业设计,3月4日,她与父亲微信视频聊天。突然,廖俊波说了句“我要开会去了”,就断线了。这是父女俩最后的一次通话。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廖俊波上午在南平市区参加一个协调会,下午开会研究武夷新区综合片区地价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关工作,下班前抽空听取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钟珏等人的工作汇报。傍晚5点59分,他离开市政府。当晚8点至10点,一场包含4个议题的项目建设专题会在百余公里外的武夷新区等着他。

  傍晚6点半左右,廖俊波从家里出发。当晚,一路上下着雨,车窗外一片朦胧。因担心不能按时赶到,他通知武夷新区管委会的同事们,会议推迟到8点半。

  “我们都要练就一上车就睡的本事,一天下来,也只有在车里这段时间能休息了。”坐在副驾驶位的南平市政府办干部吴慧强转过身来说道,却发现他已睡着……

  “工作是快乐的” 

  “工作是快乐的。”廖俊波常常跟同事们谈“享受工作”的心得。

  吴慧强说,就在廖俊波殉职的前一天晚上,廖俊波和同事们开会研究工作到凌晨2点,大家不仅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被他描绘的武夷新区美好前景所鼓舞,越开越兴奋,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次,南平市长许维泽跟廖俊波在办公室研究创建武夷新区科技创业园的事情。两人一直研究到凌晨1点,终于把建设武夷智谷软件园的计划给定了下来。

  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对事业的信心,是廖俊波快乐工作的秘诀。

  “在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上,他是个专家、高手,是一位连水泥标号都看得懂、连土方量都算得出的领导。”他的同事说。

  2012年,时任政和副县长的苏久勤向廖俊波汇报电商产业发展思路,当时政和懂电商的干部不多,但廖俊波十分专业。原来,廖俊波早已为发展电商产业做好了知识储备。他委托电商从业者帮自己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去淘宝卖家的工作室学习网店经营;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国际事务部人士虚心请教……因此,他主持制定的电商产业发展政策,在行业专家看来,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2014年、2015年,政和连续两年进入阿里巴巴“电商百强县”。

  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是国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延伸项目。一天,廖俊波问负责对接该项目的武夷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张颖:“这个项目的建设,你有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张颖答道:“有啊,我一直在现场帮施工方协调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每天都按照进度表完成建设任务。”廖俊波说:“你再看看进度表,有没有发现问题?这么大体量的钢结构预制吊装,以他们现有的能力,不可能完成进度。”张颖找到施工方一问,果然如廖俊波所言。在廖俊波的协调下,南平市经信委在全市范围内找来一批优秀焊工,火速支援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的施工,解决了问题。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廖质琪记得父亲说过的这句话。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个阅读广泛的人,家中书房摆满了各种书籍,文学、经济、旅游、环保……种类繁多。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她发现,父亲最近在看的书,竟然是她放在家里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科书。

  同事们常说:“廖俊波思路清晰,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经过他的分析,事情马上就变得简单起来。”他跟央企高管谈笑风生、打成一片,跟客商深入交流、直击重点,从荣华山、政和县到武夷新区,这么多好项目,大多是廖俊波凭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和对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带回来的。

  廖俊波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每换一个工作岗位,就当作换一个战场。“不打没准备的仗。”他说,保持不停止学习的态度,是对事业的尊重,是快乐工作的源泉。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从镇到县再到市,组织给廖俊波的平台越来越高、舞台越来越大,他心怀感恩、不负信任,始终做一个热爱挑战的创业家、敢想敢干的改革家。

  1998年至2003年,廖俊波在曾经遭遇特大洪灾、百废待兴的邵武市拿口镇先后担任镇长、书记,规划建设了千亩工业园区,打造出一个工业重镇。

  2007年,他到位于浦城县的闽浙交界处拓荒。刚去时的创业团队包括驾驶员在内仅有3人。经过4年打拼,完成征地7000多亩,建造出荣华山产业组团,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

  2011年,他到政和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政和是全省GDP排名倒数的县,没有高速公路、铁路,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经前期调研,到任3个月后,他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省委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建设政和自己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为什么要建开发区?“政和的落后,主要是产业落后。我们这里资源不少,问题是怎么利用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工业园区来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他的分析一针见血。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廖俊波给全县干部加油鼓劲,大家充满了干劲。

  “要发展就要敢担当、敢担责,勇于改革创新。”他对时任政和县副县长的何宋林说,要以改革创新来提升服务,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商,还要将高质量的服务形成制度,给客商吃下定心丸。

  为提升项目落地的效率,首先要解决审批环节互为前置、手续繁琐的问题。他为开发区创新推出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亲自过问每一项审批中的难点,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福建忠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忠说,以前办理土地证,仅国土局就要跑9趟,而在政和经济开发区,从立项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

  “一个项目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当年邓少忠等几位企业老总差点因为一个误会而集体撤离政和,廖俊波要求干部牢记这个教训。

  那是2013年6月28日,邓少忠等5名机电企业老总去交土地款。他们特地询问,在政和购买的土地,能否去外地抵押,窗口工作人员的答复是“不能”。由于这些老总是从外地过来的,想回老家办理土地抵押贷款,不能抵押让邓少忠等人萌生撤离的想法。

  撤离前,邓少忠决定给廖俊波打个电话。听了讲述,廖俊波立即把这5名老总请到办公室,召集分管县领导、各有关部门,当场研究问题。国土局局长解释说,可以办理异地抵押贷款,合法合规,是窗口人员对政策理解不足导致的误会。第二天,邓少忠等人马上交了购地款,并开始建设厂房。

  如今,政和经济开发区是南平市离海最近的开发区,已签约入驻企业68家,总投资76.1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2亿元。

  2015年11月,廖俊波任南平市副市长并分管武夷新区,于2016年10月起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武夷新区是南平市政府即将迁往之地,是南平人民的新家园。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当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为把派单机制落实到位,武夷新区效能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在提高管理效率上,廖俊波充分授权,实行片区指挥长负责制,推动项目提速提效。

  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外地引进产业项目是一条路,在本地孵化新产业也是一条路。为引进好项目,他四处招商,与央企、上市企业人员洽谈,引进了万达文旅、鲁能胜地、海峡联合医养小镇等12个投资2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在他策划下,注重于服务本地新兴产业的武夷智谷软件园应运而生,它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办公、会展、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软件园也体现了“俊波速度”,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招商,目前已有40家企业入驻。

  2016年,武夷新区在廖俊波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9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6.8%。

  廖俊波心装百姓事,做企业和百姓的贴心人,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人生最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胸怀绕指柔,疼爱家人、幽默风趣、热爱生活,是家人心目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廖俊波的母亲是老师,妻子是老师,自己大专毕业后也当过老师,这让廖俊波特别关心教育这一民生大事。

  刚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听说一件事:政和已25年没出过一个清华、北大生,许多有条件的家长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往外地就学。2011年10月24日,廖俊波特地带上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夜访政和一中。

  “书记看得很细,一间间教室、一个个办公室走过,仔细翻阅学生的作业本、老师近期在读的书刊。”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回忆。那晚,廖俊波在学校一直待到晚自习结束,临走前他们还站在楼前小空地上聊了半个多小时。

  魏校长的建议,廖俊波都记在心上。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廖俊波亲自协调沟通,推进与福州名校教师结对子工作,增强师资力量。后来,政和到福建师大附中、福州一中挂职、培训的教师越来越多,而省城这两所学校每年也有教师走进政和一中的课堂。

  在政和期间,每年高三毕业班的省质检分析会,廖俊波必定参加,与老师们一起分析解读各项数据。“会前,书记一定会找我要三份材料:学生排名表、单科成绩排名表及政和一中在全市所处情况的汇报。”魏明彦说,因为廖书记事先对总体情况有了解,说的问题、提的建议都实实在在。

  一天,廖俊波对妻子林莉说:“20多年来,我们政和终于有个学生考上了北大!”说这话时,廖俊波看起来比自己女儿考上大学还要开心。关于如何办好教育,他经常要林莉提建议。林莉开玩笑道:“你是不是忘了,我们学校跟你们政和一中可是竞争对手?”

  2011年前,政和不少学生因为本地教育资源落后,去隔壁的建瓯市读中学。2013年以来,去外地读中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除了教育,医疗亦是廖俊波关心的重点领域。“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个上世纪90年代流行于外资引进和企业改制工作中的理念,被他充满智慧地运用在医疗改革上。

  2014年,南平市第一医院在全市范围洽谈县级医院托管改革。这项改革要求,县级政府向南平市第一医院交纳费用,后者全面接管县级医院。部分县级政府思维保守,一是担心托管效果不足,舍不得出这笔托管费;二是担心病人外流,县级医院收入减少。廖俊波表示,市级医院接管以后,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必然会提升。只要能够为政和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在乎投入增长、收入减少。

  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签约、揭牌,政和县医院成为南平市首个实现托管的县级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医务科科长徐伟来到政和县医院担任院长,给这家二乙医院带来了三甲医院的管理、人才、技术。

  此后,通过廖俊波的支持和向上争取,政和县医院引进了一批新设备,填补了该院核磁共振、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技术空白。这些改革,让政和人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许多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政和县医院现在学科齐全,实现了“大病不出县”,没有出现病人外流现象。医院的收入比改革前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待遇也提升了,近年来也没有人才外流,政和县的医疗卫生事业走上多方共赢、良性循环的正轨。

  “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这是廖俊波对政和百姓的承诺。他到任第一年,政和启动了31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6.3亿元。随后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个城建项目在建,年度完成项目投资在15亿元以上。主街改造、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项目相继竣工,珠山湾、解放、同心等10座大桥相继建成……

  回忆起那段与廖俊波并肩作战的日子,时任政和县住建局局长的卓陈庆仍抑制不住激动:“那时候迎宾路正在改造,遇到许多要协调的问题,书记都亲力亲为。他甚至可以饿着肚子,在郊区等半个多小时,迎接一名前来协调问题的负责人,为的就是工程能在春节前完工,减少对百姓出行的影响。”

  政和城市建设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第一个红绿灯、第一个停车场、第一个市民广场、第一条绿道、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廖俊波说。

  “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女儿廖质琪至今还记得父亲任邵武拿口镇镇长时与她的一次对话。

  那时,年幼的廖质琪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

  “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女儿问得天真,廖俊波答得认真。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4月8日上午,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石圳自然村,村民黄小妹当记者的面再次唱起了那首自己写的快板小曲:“石圳是个垃圾村,满地都是垃圾堆……书记和我们一家亲,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两头看我们,石圳变得不一样……”

  唱到此处,泪水早已湿润了黄小妹的眼眶。2013年,作为村妇女理事会的一员,黄小妹在当时的村妇女主任袁云机带领下,和其他八位姐妹一起,发动村民搬走堆积了几十年的垃圾山,将外人掩鼻绕道的垃圾村改造成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乡村。

  “小事你做,大事请示,不然来不及。”“赚钱的留给农民来,不赚钱的基础配套等项目就由我们来做。”廖俊波的叮嘱,至今言犹在耳。

  铁山镇东涧村80多岁村民魏品琳老人也深有感触。

  2013年5月,廖俊波再次来到东涧村调研,看到村里几位老人在亭子里坐着,便走上前去聊天。

  “大家觉得有什么困难没?”

  “我们村里喝的是山泉水,遇到下雨天,水就浑浊了,不卫生。”魏品琳说。

  廖俊波把随同调研的住建局局长叫到身边,要求马上落实给村里建一座过滤池。两个月后,过滤池建好,村民们不再为喝水犯愁了。

  听闻廖俊波殉职的噩耗,福建忠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忠丢下公司事务,赶到南平为俊波守灵。

  忠天电机是政和县经济开发区首批落地企业之一。从最初的项目洽谈,直到企业竣工投产,邓少忠已记不得廖俊波来园区跑了多少趟。“还在建设厂房时,廖书记顶着大太阳来,工地条件简陋,有时他连矿泉水都没喝上一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邓少忠哽咽了,“他给我们企业的承诺,一项项都兑现了,只有一件事,他答应到我公司里喝杯茶,一直都没实现……”

  “不管什么时间给廖书记打电话,他都会接,实在忙也会回个短信。”南鼎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瑞说。这位80后政和小伙返乡创业,每次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都是如兄长般的廖书记。项目交地慢了,廖俊波带人到现场找原因;项目缺资金,廖俊波两次帮忙协调解决;产品销路出现问题,廖俊波帮着出主意……吴瑞感激不尽,可廖俊波却说:“你把企业做好,就是最好的感谢。”

  与此同时,在一些人眼里,廖俊波却又显得“不近人情”。在荣华山、在政和、在武夷新区,他都在大会上强调:“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

  有的商人为了揽到工程,跑去陪他的父亲下象棋,最后被他赶走。

  他有两个妹妹,分别在北京和福州工作,福州这个妹妹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工人。妻子工作27年,仍然坚守在教育一线。廖俊波说:“孩子们喜欢你,你就多辛苦一些,可不能误人子弟呀。”林莉的大哥在邵武当教师,廖俊波担任邵武副市长的时候,大哥没去找过他。林莉的二哥下岗后,没找廖俊波,自己到私企找了份工作。

  女儿上高三那年,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填写一份家庭报告,了解学校留守学生情况。当天放学回家,女儿在妈妈面前哭了:“妈妈,我今天才知道,我原来是个留守儿童!”因为工作繁忙,廖俊波经常在外,直到女儿完成高考,廖俊波已近三个月没回过一趟家。

  “你和女儿怕黑,有我在你们就不怕了” 

  “你会因为廖俊波不回家而和他闹别扭吗?”4月9日下午,记者问林莉。

  “正是因为我们俩很久才能见一次面,所以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舍不得吵架。他不在的日子里积累的怨气,一见到他就消散了。”林莉回答道,“而且他很幽默、温柔,就算我生气,也会被他轻松化解。他总有办法对我的付出表示感激,让我觉得满足、值得。”

  在外人眼里,廖俊波或许是一个工作至上的工作狂,但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位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虽然很少回家,但廖俊波一家人其乐融融。他常常鼓励林莉和廖质琪每年都外出旅游,理由是“你们先去玩,觉得哪里好玩的,告诉我,我退休以后跟你们一起去”。

  2009年暑假的一天,林莉和廖质琪到桂林旅游。返程时是周末,回到南平已经是凌晨3点多。刚从车上下来,廖质琪就看到了等在公交站旁的父亲。原来,廖俊波这天恰巧从浦城回到南平市区,他为妻女煮好稀饭、炒好小菜后就来“接驾”:“你和女儿怕黑,有我在你们就不怕了。”

  难得的与父母在一起时,廖俊波会在厨房给母亲添柴烧火,陪父亲下棋聊天。每年,他都坚持要给父母各买一套衣服、添一双鞋子。他常跟妻子说:“我工作忙,家里你费心了,逢年过节,别忘了给咱爸妈买东西、发信息。”而父母却宽慰他:“组织信任你,你把工作做好了,不辜负组织也是孝。”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老人不顾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选择了住在北京女儿家。

  廖俊波非常珍惜在家的时光,他会抢着做家务、陪孩子。他爱学习,掌握新鲜事物,缩小与女儿之间的代沟,像朋友一样跟她平等交流。他帮助女儿制订学习计划,分享读书体会。

  同事们都知道,女儿是廖俊波的骄傲。廖俊波的手机屏保画面,是女儿的照片。武夷新区纪工委书记张梓全几次跟他一起上工地,他都主动说起自己的女儿:“我女儿对我真好,早上给我煎了两个蛋,蒸了地瓜,好吃”“我女儿会提醒我运动”“我女儿会给我捶背”……

  在武夷新区工作时,廖俊波曾得意地向同事们展示一个“甜蜜的负担”。女儿规定,父亲每天要走1万步,在“微信运动”上监督。廖俊波讨价还价,把任务量砍到了8000步,并开心地每天完成女儿布置的任务。过了一段时间,加了廖俊波为微信好友的同事们发现,他默默退出了“微信运动”。他解释说:“我每天才开始走几百步,你们就来点赞了,没意思,不给你们看了。”他的“任性”让同事们大笑不已。

  3月18日傍晚,在市里开完会回到家里,廖俊波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妻子整理好的西装和公文包,就要赶回武夷新区继续工作。

  临别前,妻子说:“雨下这么大,你召集的这个会就不能推一推?”

  “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着与妻子深情道别。

  不曾想,这一别,竟成永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袁云机不相信这样的噩耗:“书记,您还没在我们村吃过一顿农家饭呢!”

  武夷智谷软件园负责人陈智强不相信这样的噩耗:“书记,您年前交代的十来个园区企业共性问题,有好几个已经完成,正要向您汇报呢!”

  武夷新区建设管理微信群里一首诗这样写道:“还记得您说:等到大家都忙您不忙时就该离开了/可谁曾想,您就这样离去。”

  ……

  3月24日,人们从邵武、浦城、政和、武夷新区等地赶来,就为了能见廖俊波最后一面。上千幅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网上悼念廖俊波的网页,在他殉职后的几天里,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刷屏,参与悼念的网友超过41万人次。

  人们呼唤:廖俊波,魂兮归来!回到你魂牵梦绕的家乡,回到邵武、回到浦城、回到政和、回到武夷新区,回到你爱着,并为之奋斗的山山水水。

  青山作证,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他把自己永远地融入了这片青山绿水中,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记者 刘辉 吴柳滔)(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闭页面
201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114号 邮编:110016